“这是我女儿,未来,可能会就读的学校。”赵承平的语气,依然平静,但每个字,都像一根钢针,扎向魏建民的心理防线。
“我女儿,今年六岁。很可爱,喜欢画画。她画过一张画,叫《我的新学校》。画上,就是这栋楼。有明亮的教室,有飘扬的红旗,还有很多和她一样,笑着跑着的小朋友。”
魏建民的呼吸,开始变得有些急促。他戴着眼镜的脸上,渗出了一层细密的汗珠。
赵承平没有给他任何喘息的机会,他将另一份文件,推了过去。
“这是从你办公室保险柜里,找到的一份‘内部备忘录’。上面,是刘广源亲笔写的、每一次给你送钱的时间、地点、金额。以及,作为交换,他要求你,在哪些项目的建材抽检上,‘给予关照’。”
“最关键的是,这份备忘录的最后一页……”赵承平用手指,轻轻点着那张纸,“……有你的亲笔签名。你签的是‘已阅’。魏科长,你多年的机关工作经验,应该让你明白,‘已阅’这两个字,在法律上,意味着什么。”
魏建民的身体,猛地一颤!
他那张故作镇定的脸,瞬间,土崩瓦解!
他知道,自己完了。那份备忘录,是他最大的“护身符”,也是催他命的“阎王帖”。他留着它,是为了将来,万一刘广源翻脸,可以用来反制。却没想到,它成了压死自己的、最后一根稻草!
赵承平站起身,居高临下地,看着这个精神防线已经彻底崩溃的男人。
“为了你儿子那昂贵的学费,为了你藏在海外的几套房产,你拿全校几千个孩子的生命,去当赌注。”
“魏建民,现在,我再问你一遍。”
他的声音,陡然转厉,如同法庭上的最后宣判:
“你,赌赢了吗?!”
“哇——”的一声,魏建民再也承受不住这巨大的心理压力,趴在桌子上,像个孩子一样,嚎啕大哭起来。
防线,被彻底攻破。
哭声中,他开始断断续续地,交代一切。
他承认,他收受了广源建材负责人刘广源,长达数年的、巨额的贿赂。每一次,当质安总站有抽检计划时,他都会提前,将信息泄露给刘广源,让他用合格的建材,替换掉检查点上的样品,以应付检查。
而他的交代,就像推倒了第一块多米诺骨牌。
一个比赵承平预想中,更加庞大、更加严密的、盘踞在城市建设领域内部的“**共生体”,被撕开了一个狰狞的、流着脓血的口子。
这条线索,如同一根藤蔓,牵出了更多、隐藏得更深、职位更高的“瓜”。
调查范围,再次,无可避免地,扩大了。
夜,已经很深了。
市纪委办公楼,那间被用作“8·12”专案组指挥部的会议室,此刻,只剩下了赵承平一个人。
曾经贴满墙壁的、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图和案件分析板,已经被取下,只留下浅浅的胶带印记,像一幅抽象的、记录过激烈战争的地图。空气中,那股混合着香烟、泡面和肾上腺素的亢奋气息,也早已散去,取而代之的,是一种尘埃落定后的、近乎凝固的宁静。
赵承平的面前,摊开着他这辈子写过的、最沉重的一份报告。
它的标题,平淡无奇——《关于“8·12”重大工程安全隐患系列案件调查工作的综合报告》。
但这每一个字背后,都浸透着血泪与汗水,承载着一座城市的创伤与反思。
这不仅仅是一份报告,它是一份详尽的、精确到每一根钢筋、每一袋水泥的“犯罪现场勘验记录”;是一份描绘了从“幽灵工厂”的肮脏车间,到**工程的宏伟工地,再到某些官员黑暗办公桌的全流程“罪恶旅行图”;更是一份对那些已经被绳之以法的罪犯,以及那些即将面临审判的“保护伞”们,发出的、用铁证铸就的“终极起诉书”。
“我女儿,今年六岁。很可爱,喜欢画画。她画过一张画,叫《我的新学校》。画上,就是这栋楼。有明亮的教室,有飘扬的红旗,还有很多和她一样,笑着跑着的小朋友。”
魏建民的呼吸,开始变得有些急促。他戴着眼镜的脸上,渗出了一层细密的汗珠。
赵承平没有给他任何喘息的机会,他将另一份文件,推了过去。
“这是从你办公室保险柜里,找到的一份‘内部备忘录’。上面,是刘广源亲笔写的、每一次给你送钱的时间、地点、金额。以及,作为交换,他要求你,在哪些项目的建材抽检上,‘给予关照’。”
“最关键的是,这份备忘录的最后一页……”赵承平用手指,轻轻点着那张纸,“……有你的亲笔签名。你签的是‘已阅’。魏科长,你多年的机关工作经验,应该让你明白,‘已阅’这两个字,在法律上,意味着什么。”
魏建民的身体,猛地一颤!
他那张故作镇定的脸,瞬间,土崩瓦解!
他知道,自己完了。那份备忘录,是他最大的“护身符”,也是催他命的“阎王帖”。他留着它,是为了将来,万一刘广源翻脸,可以用来反制。却没想到,它成了压死自己的、最后一根稻草!
赵承平站起身,居高临下地,看着这个精神防线已经彻底崩溃的男人。
“为了你儿子那昂贵的学费,为了你藏在海外的几套房产,你拿全校几千个孩子的生命,去当赌注。”
“魏建民,现在,我再问你一遍。”
他的声音,陡然转厉,如同法庭上的最后宣判:
“你,赌赢了吗?!”
“哇——”的一声,魏建民再也承受不住这巨大的心理压力,趴在桌子上,像个孩子一样,嚎啕大哭起来。
防线,被彻底攻破。
哭声中,他开始断断续续地,交代一切。
他承认,他收受了广源建材负责人刘广源,长达数年的、巨额的贿赂。每一次,当质安总站有抽检计划时,他都会提前,将信息泄露给刘广源,让他用合格的建材,替换掉检查点上的样品,以应付检查。
而他的交代,就像推倒了第一块多米诺骨牌。
一个比赵承平预想中,更加庞大、更加严密的、盘踞在城市建设领域内部的“**共生体”,被撕开了一个狰狞的、流着脓血的口子。
这条线索,如同一根藤蔓,牵出了更多、隐藏得更深、职位更高的“瓜”。
调查范围,再次,无可避免地,扩大了。
夜,已经很深了。
市纪委办公楼,那间被用作“8·12”专案组指挥部的会议室,此刻,只剩下了赵承平一个人。
曾经贴满墙壁的、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图和案件分析板,已经被取下,只留下浅浅的胶带印记,像一幅抽象的、记录过激烈战争的地图。空气中,那股混合着香烟、泡面和肾上腺素的亢奋气息,也早已散去,取而代之的,是一种尘埃落定后的、近乎凝固的宁静。
赵承平的面前,摊开着他这辈子写过的、最沉重的一份报告。
它的标题,平淡无奇——《关于“8·12”重大工程安全隐患系列案件调查工作的综合报告》。
但这每一个字背后,都浸透着血泪与汗水,承载着一座城市的创伤与反思。
这不仅仅是一份报告,它是一份详尽的、精确到每一根钢筋、每一袋水泥的“犯罪现场勘验记录”;是一份描绘了从“幽灵工厂”的肮脏车间,到**工程的宏伟工地,再到某些官员黑暗办公桌的全流程“罪恶旅行图”;更是一份对那些已经被绳之以法的罪犯,以及那些即将面临审判的“保护伞”们,发出的、用铁证铸就的“终极起诉书”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