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途尽毁?无所谓,国科大会特招我 第2306章

小说:前途尽毁?无所谓,国科大会特招我 作者:佚名 更新时间:2025-11-05 11:57:14 源网站:2k小说网
  他戴上白手套,拉开了第一个抽屉。

  里面,全是空的。

  第二个,第三个,依然如此。

  “赵组长,这里!”一个年轻的执法队员,在办公桌底下,有了发现。

  那里,胡乱地塞着几个黑色的塑料文件盒,上面,积了厚厚的一层灰,仿佛已经被遗忘了很久。

  赵承平蹲下身,打开了其中一个。

  一股陈腐的纸张气味,混杂着工业机油的味道,弥漫开来。里面,装满了各种单据——采购单、入库单,以及……发货单!

  他的心脏,猛地一跳。

  他抽出了最上面的一沓发货单。那是用最廉价的、三联复写的无碳纸打印的,上面的字迹,因为重压和油污,已经有些模糊。

  但当他的目光,落在“收货单位”那一栏时,他的瞳孔,瞬间收缩到了极致。

  ——“城投集团

  · 市青少年活动中心项目部”

  ——“市政路桥

  · 东环路高架桥三号支撑墩工程队”

  ——“安居建设

  · 黎明社区保障性住房项目”

  ……

  一个个熟悉而刺眼的名字,如同烧红的烙铁,狠狠地烫在了他的视网膜上。这不再是猜测,不再是推理。这是白纸黑字的、记录着罪恶流向的——死亡通知单!

  他手中的这沓薄薄的、油腻的纸,瞬间变得重若千钧。它不再是普通的物证,它是一张地图,一张通往了数个已经被埋下了定时炸弹的、公共安全“坟墓”的地图!

  他猛地站起身,脸色因为愤怒和后怕,而变得有些苍白。他转身,看着那个已经被控制住的、还在狡辩的“负责人”,眼神,冷得像西伯利亚的寒冰。

  “这些项目,用了多少你们的货?!”他的声音,不大,却带着一种足以让空气都为之凝固的压迫感。

  那个负责人,被他看得浑身一哆嗦,下意识地,避开了他的目光。

  赵承平没有再问。

  他知道,答案,需要他亲自去现场,一点一点地,挖出来。

  他立刻拨通了王副书记的紧急专线电话。

  “书记,我是赵承平。我们找到了发货单。情况……比我们预想的,要严重一百倍。我请求,立即启动最高级别的公共安全紧急预案,调查范围,必须立刻扩大到所有涉事工程项目!一秒钟,都不能再等了!”

  天,已经蒙蒙亮。

  但对于赵承平,以及紧急抽调来的、由市住建局质安总站最顶尖的结构工程师和材料检测专家组成的“技术勘验组”来说,他们的“黑夜”,才刚刚开始。

  他们放弃了任何休息,直接从那个罪恶的“生产现场”,奔赴到了一个个潜在的“灾难现场”。

  第一站,市青少年活动中心。

  这是一座设计得极富现代感的、即将完工的建筑。外墙的玻璃幕墙,在晨曦中,反射出梦幻般的光彩。工地门口的宣传牌上,画着孩子们灿烂的笑脸。

  然而,此刻,这一切在赵承平眼中,都变成了一种巨大的、令人心悸的讽刺。

  他带着技术人员,绕开了还在正常施工的区域,根据发货单上的记录,直奔项目的核心承重区——地下停车场和一楼的转换大梁。

  手持式钢筋探测仪,在看似坚固的混凝土梁柱上,发出了“滴滴滴”的、急促的警报声。屏幕上显示的钢筋间距,与设计图纸,严重不符。

  “钻芯取样!”

  技术组长,一位头发花白的、严谨的老工程师,果断下令。

  伴随着刺耳的、令人牙酸的钻头摩擦声,一根直径约10厘米的、完整的混凝土芯样,被取了出来。

  仅仅是肉眼,就能看到,这根芯样的质地,疏松、不均,颜色,也比正常的C40混凝土,要灰暗得多。

  老工程师的脸色,变得铁青。他甚至不用等送回实验室,就凭他几十年的经验,下了初步判断:“这根梁,废了!它的实际承重能力,可能连设计标准的一半都达不到!”

  赵承平的心,沉到了谷底。他仿佛已经看到,在未来的某一天,当数百个孩子,在这座大楼里欢笑、奔跑时,那根脆弱的“顶梁柱”,轰然断裂的场景。

  车流,正在他们头顶的桥面上,呼啸而过。

  赵承经平仰起头,看着那些如同擎天巨柱般、支撑着整个城市交通大动脉的桥墩,第一次,感觉到了一种深深的、作为人类的渺小和无力。

  技术人员在三号支撑墩的指定位置,进行了超声波检测。仪器屏幕上反馈回来的波形图,杂乱无章,充满了空洞和不连续的信号。

  “里面的混凝土,有‘蜂窝’!”一个年轻的技术员,失声喊了出来,“而且,内部钢筋的分布,也极不均匀!”

  每一个字,都像一记重锤,砸在赵承平的心上。

  这座桥,每一天,都有数以万计的车辆通过。任何一个桥墩的结构性损伤,都可能在某个瞬间,引发多米诺骨牌式的、毁灭性的坍塌!

  最后一站,黎明社区保障性住房。

  这里,是三个项目中,唯一一个已经有部分楼栋,完成了主体封顶的。工人们正在进行外墙的粉刷工作。不远处的售楼部,甚至已经挂出了“欢迎业主回家”的横幅。

  赵承平站在一栋已经封顶的、高达二十层的楼房下,久久没有说话。

  他的脑海里,闪过的是无数个普通家庭的脸庞。他们可能用尽了半生的积蓄,背负了沉重的贷款,才换来了这样一个“安身立命之所”。他们把对未来的所有期望,都寄托在了这一砖一瓦之上。

  可是,他们不知道,支撑起他们“家”的,不是坚固的钢筋水泥,而是一堆被精心伪装过的、“癌症晚期”的工业**。

  “赵组长……”技术组长走过来,声音,已经因为愤怒和疲惫,而变得沙哑,“所有现场快速检测的结果,都出来了。”

  他递过来一张刚刚打印出来的、还带着温度的报告单。

  赵承平接过来,看着上面那些触目惊心的、远远低于国家强制性标准的数据,和最后那段用红色字体标注的结论——

  “……上述三个项目的部分关键承重结构,均使用了严重不合格的劣质建材,存在重大结构性安全隐患,建议立即停工,并进行全面的结构安全复核鉴定。”

  他们立即将情况报告给上级。市**很快成立了应急处置小组,召集专家评估风险,制定加固方案。同时,公安部门正式立案侦查,抓捕了制假工厂的主要负责人。

  在审讯中,工厂负责人交代,他们与那家供应商勾结已久,以次充好,牟取暴利。为了打通关系,他们还向某些监管人员行贿。

  随着调查的深入,一张更加庞大、更加骇人的“销售网络”,逐渐从这些混乱的账目中,浮出了水面。

  起初,他们以为,问题,只局限于那三个被曝光的**工程。

  但很快,他们就发现,自己错了,错得离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