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);
女子一听他竟还敢议论,顿时脸色一沉,低声呵斥:
“你是活得不耐烦了?这种层次的存在,也是你能揣测的?”
“谁清楚仙人之上的手段?万一能感知他人对其的心念,哪怕千里之外也能察觉敌意。”
“古籍中就有记载,有些大能可凭心意波动锁定敌人,稍有不敬便遭反噬。”
两人边说边退,迅速消失在密林深处。
除了他们,还有不少人察觉到异状,纷纷仓皇离去,唯恐惹祸上身。
而留在原地的几人,因距离最近,感受尤为强烈。
杨甲见状心头一紧,慌忙解释:
“前辈明鉴,我真的不知这符中藏有信息!”
“更不敢有半点加害之意!”
话未说完,刘秀便抬手制止,缓缓抬起右手,声音依旧从容:
“以你的实力,就算给你一件神器,又能奈何得了我分毫?”
杨甲闻言,顿时松了口气,丝毫不介意对方贬低自己的修为。
毕竟在武王大圆满的眼中,自己这武皇初期的确如同蝼蚁。
可周围其他人却个个冷汗直流,他们的境界尚不及杨甲,更加心惊胆战。
只是他们心中也都清楚——刘秀这话,纯属胡扯。
可偏偏他说得一脸坦然,毫无破绽,仿佛真有其事一般,让人一时竟分不清真假。
就在众人犹疑之际,刘秀再度开口,语气凝重:
“这应是上古时期,强者用于传递紧急讯息的高阶灵符。”
“刚才那道声音,你们也都听到了。”
“发出这道求援的,极可能是一位超越武王大圆满的存在,或许已踏入半步大天尊,甚至真正的大天尊之境。”
“能让如此人物发出告急之音,前方遭遇的又是何等危机?”
“看来,上古隐秘远比我们所知更深,天地之间藏着的真相,也远未揭开。”
“那天机楼……究竟是什么来历?”
众人静静听着刘秀侃侃而谈,表面上神情专注,心里却各有盘算。
真正信以为真的,唯有杨甲一人。
此时的他,看向刘秀的目光中更多了几分敬仰。
修行之路本就是探寻天地法则的过程,修为越高,眼界越宽,对世界的真实面貌也就越清晰。
这是他在突破五皇初期时领悟的第一条真理。
而在一旁的韩信,身体却微微一僵,体内灵气隐隐躁动,似要失控。
但他很快强行将其压制下去。
此刻若气息外泄,修为必将暴露,甚至可能让杨甲意识到——他们正在联手欺骗他。
刘秀察觉到韩信的状态有异,目光一转,落在了杨甲身上。
他再次从龙泉剑中抽出一缕剑气,语气平和地开口:
“老夫无需你回报,这缕剑气送你,对你日后修行大有裨益。”
话音未落,那道微弱却蕴含深意的剑气已轻轻落入杨甲掌心。
杨甲正欲躬身致谢,刘秀却先一步说道:
“你天资尚可,可惜出身所限,所得资源稀少,若想踏入武王之境,难如登天。”
“但若能参透此中剑意,或有一线契机。”
言罢,刘秀不再多留,带着众人身影一闪,疾速离去,只余下呆立原地的杨甲。
直到脚步声彻底消散,杨甲才回过神来,低头凝视着手心那一丝流转着微光的剑气,仿佛捧着无价之宝。
他嘴角抑制不住地上扬,脸上满是傻乎乎的笑容,整个人像是被好运砸中了头。
的确,对一名刚入武皇初期的修士而言,这一丝来自龙泉剑的剑气堪称至宝。
可这并非寻常人所能领悟——那是与天道相合的气息,凡俗难以触及。
但此刻的杨甲哪管这些?他望着刘秀等人远去的方向,眼中满是敬仰,喃喃自语:
“这位前辈真是仁心济世,可惜连名号都没留下。”
“要是禀告宗门,说不定还能得些赏赐。”
可转念一想,他又打消了念头。
毕竟,为了点功劳就得罪一位武王大圆满的强者,实在不值。
可内心的欢喜早已按捺不住,他忍不住又低声嘀咕起来:
“奇怪了,他既然看穿了我的底细和处境,为何还肯另眼相待?”
“以他的境界和眼界,什么样的奇才没见过?”
百思不得其解之下,他一路走到河边,低头望向水面倒影,依旧茫然。
盯着自己的脸看了许久,忽然咧嘴一笑,对着水中影像说道:
“莫非……是我长得太出众了?”
“这次出门真是走了大运,竟能得高人垂青。”
说着,他又小心翼翼地取出那缕剑气,看着它在指尖缓缓游动,笑容愈发灿烂:
“这东西真奇妙,明明蕴藏无穷威力,却温润如玉,不像咱们宗门那些神兵,个个傲气凌人。”
“可它的气息,比那些所谓神器强了不知多少。”
他抬头望了望幽深的林间小路,收起剑气,顺手将慈母灵符中的子符贴在胸口,神色渐凝:
“看来那位前辈的修为,远超我的想象,恐怕连宗主都未必及得上。”
“这缕剑气必须藏好,若是让宗内那些老家伙发现,怕是要被抢走。”
“不过北宋皇朝还是得走一趟,只是得多加小心。”
“听说天机楼提过,隐藏在那里的武王大圆满,极可能是数万年前圣武神宗(圣武一脉)的传人。”
“实力恐怕远在宗主之上,绝不能贸然潜入。”
“万一被当成别有用心之徒,可就麻烦了。”
“唯有光明正大地递上拜帖,才最稳妥。”
说罢,他体内灵力一震,腾空而起,化作一道流光掠向远方。
因为在杨甲的认知里,修仙之路本就无情。
亲如师兄弟,也会为一件法宝反目成仇;
有人为炼器不惜屠村灭户;
更有甚者,以活人炼丹,借血魂之力突破瓶颈者屡见不鲜。
这类人皆被称作邪修,而玉琼仙山则是公认的正道大派,门下弟子大多品行端正。
也正因如此,杨甲这般单纯之人,才不至于处处遭算计——可在九州大陆,太过天真终究容易吃亏。
此时的他仍沉浸在喜悦之中,望着水中的倒影左看右看,越瞧越满意,还忍不住得意地转了个圈。
幸好四下无人,不然定要笑出声来。
其实他相貌лишь清秀而已,谈不上惊艳,不过是心情太好,照镜子都觉得自己英气逼人。
林中风息渐宁。
待杨甲走远,一行人的身影悄然浮现。
刘秀根本未曾离开,而是凭借镇国神器龙泉剑遮掩了气息与踪迹。
只是此刻他面色略显苍白,显然动用龙泉剑代价不小。
再看韩信,周身气机已然不同,那股威压远超陆地神仙大圆满,隐隐透出更深的玄机。
但他脸上没有丝毫欣喜之色,反而是望向身旁气息虚弱的刘秀,语气恭敬地说道。
“陛下,臣险些酿成大错,还请降罪。”
话音刚落,韩信便伸手解下背后长枪,正欲跪倒行礼。
脸色泛白的刘秀却一把将他扶住,轻声开口:
“此事怎能怪你?况且你突破境界,于整个南汉而言皆是幸事。”
“就在你晋升的刹那,我分明察觉到国运有所增长。”
“将军何须自责?只是未能踏入武皇之境,的确有些遗憾。”
“近日各皇朝密探纷纷来报,大明、大唐与大周皆有人成就武皇,而除南洲之外,其余四洲各大王朝也都风云骤变。”
“这一路上,你们应当也感受到了——各地接连出现新晋陆地神仙的气息。”
“这恐怕正是国运牵引所致。
而国运变动,或许与各皇朝中隐世不出的武王巅峰强者有关。”
“此刻朕虽尚不明其中关联,”
“但想必真相已不远了。
毕竟九大皇朝同承一缕天道气运。”
“届时,将军自有机会再度突破。”
旁边几人听罢,无不心头震动。
而当韩信突破之时,众人也曾感到自身瓶颈似乎松动了一丝。
此时韩信望着眼前的帝王,心中思绪翻涌。
他从未以为这位陛下只懂耕田种地。
毕竟,这是曾率领他们开创南汉江山的男人。
纵使天下诸朝皆误解其为人,可作为一路并肩打下基业的韩信,始终记得那些血火交织的岁月。
方才他几乎暴露杀意,一股凌厉的寒意瞬间袭来,目标正是自己。
在这场中,能对他构成真正威胁的,唯有眼前这位看似温和无害的君主。
然而随着刘秀亲自搀扶,韩信终究未跪。
但他仍缓缓取下背上的枪囊,轻轻拉开,一杆古朴长枪渐渐显露。
枪身之上,“镇”字赫然在目——那是刘秀亲手所刻。
此刻亮出此枪,便是无声宣告:我心坦荡,别无他图。
毕竟再出色的将领,若不得明主赏识,终难立于世间。
民间早有俗语:“学成文武艺,货与帝王家。”
说的正是这个道理——无论才情如何出众,最终仍需为朝廷效力,方得功名显达。
旁人或许不解其意,但刘秀懂了。
他苍白的面容上浮现出一抹笑意,虽略显阴冷,可在韩信心中却是最安心的回应。
因为他不愿落得个功成身死的结局。
如今他位高权重,自然不想因猜忌而断送性命。
不过以刘秀的性情,也绝不会靠诛杀功臣来立威。
否则今日南汉境内,岂会有如此众多的军侯并立?
……
女子一听他竟还敢议论,顿时脸色一沉,低声呵斥:
“你是活得不耐烦了?这种层次的存在,也是你能揣测的?”
“谁清楚仙人之上的手段?万一能感知他人对其的心念,哪怕千里之外也能察觉敌意。”
“古籍中就有记载,有些大能可凭心意波动锁定敌人,稍有不敬便遭反噬。”
两人边说边退,迅速消失在密林深处。
除了他们,还有不少人察觉到异状,纷纷仓皇离去,唯恐惹祸上身。
而留在原地的几人,因距离最近,感受尤为强烈。
杨甲见状心头一紧,慌忙解释:
“前辈明鉴,我真的不知这符中藏有信息!”
“更不敢有半点加害之意!”
话未说完,刘秀便抬手制止,缓缓抬起右手,声音依旧从容:
“以你的实力,就算给你一件神器,又能奈何得了我分毫?”
杨甲闻言,顿时松了口气,丝毫不介意对方贬低自己的修为。
毕竟在武王大圆满的眼中,自己这武皇初期的确如同蝼蚁。
可周围其他人却个个冷汗直流,他们的境界尚不及杨甲,更加心惊胆战。
只是他们心中也都清楚——刘秀这话,纯属胡扯。
可偏偏他说得一脸坦然,毫无破绽,仿佛真有其事一般,让人一时竟分不清真假。
就在众人犹疑之际,刘秀再度开口,语气凝重:
“这应是上古时期,强者用于传递紧急讯息的高阶灵符。”
“刚才那道声音,你们也都听到了。”
“发出这道求援的,极可能是一位超越武王大圆满的存在,或许已踏入半步大天尊,甚至真正的大天尊之境。”
“能让如此人物发出告急之音,前方遭遇的又是何等危机?”
“看来,上古隐秘远比我们所知更深,天地之间藏着的真相,也远未揭开。”
“那天机楼……究竟是什么来历?”
众人静静听着刘秀侃侃而谈,表面上神情专注,心里却各有盘算。
真正信以为真的,唯有杨甲一人。
此时的他,看向刘秀的目光中更多了几分敬仰。
修行之路本就是探寻天地法则的过程,修为越高,眼界越宽,对世界的真实面貌也就越清晰。
这是他在突破五皇初期时领悟的第一条真理。
而在一旁的韩信,身体却微微一僵,体内灵气隐隐躁动,似要失控。
但他很快强行将其压制下去。
此刻若气息外泄,修为必将暴露,甚至可能让杨甲意识到——他们正在联手欺骗他。
刘秀察觉到韩信的状态有异,目光一转,落在了杨甲身上。
他再次从龙泉剑中抽出一缕剑气,语气平和地开口:
“老夫无需你回报,这缕剑气送你,对你日后修行大有裨益。”
话音未落,那道微弱却蕴含深意的剑气已轻轻落入杨甲掌心。
杨甲正欲躬身致谢,刘秀却先一步说道:
“你天资尚可,可惜出身所限,所得资源稀少,若想踏入武王之境,难如登天。”
“但若能参透此中剑意,或有一线契机。”
言罢,刘秀不再多留,带着众人身影一闪,疾速离去,只余下呆立原地的杨甲。
直到脚步声彻底消散,杨甲才回过神来,低头凝视着手心那一丝流转着微光的剑气,仿佛捧着无价之宝。
他嘴角抑制不住地上扬,脸上满是傻乎乎的笑容,整个人像是被好运砸中了头。
的确,对一名刚入武皇初期的修士而言,这一丝来自龙泉剑的剑气堪称至宝。
可这并非寻常人所能领悟——那是与天道相合的气息,凡俗难以触及。
但此刻的杨甲哪管这些?他望着刘秀等人远去的方向,眼中满是敬仰,喃喃自语:
“这位前辈真是仁心济世,可惜连名号都没留下。”
“要是禀告宗门,说不定还能得些赏赐。”
可转念一想,他又打消了念头。
毕竟,为了点功劳就得罪一位武王大圆满的强者,实在不值。
可内心的欢喜早已按捺不住,他忍不住又低声嘀咕起来:
“奇怪了,他既然看穿了我的底细和处境,为何还肯另眼相待?”
“以他的境界和眼界,什么样的奇才没见过?”
百思不得其解之下,他一路走到河边,低头望向水面倒影,依旧茫然。
盯着自己的脸看了许久,忽然咧嘴一笑,对着水中影像说道:
“莫非……是我长得太出众了?”
“这次出门真是走了大运,竟能得高人垂青。”
说着,他又小心翼翼地取出那缕剑气,看着它在指尖缓缓游动,笑容愈发灿烂:
“这东西真奇妙,明明蕴藏无穷威力,却温润如玉,不像咱们宗门那些神兵,个个傲气凌人。”
“可它的气息,比那些所谓神器强了不知多少。”
他抬头望了望幽深的林间小路,收起剑气,顺手将慈母灵符中的子符贴在胸口,神色渐凝:
“看来那位前辈的修为,远超我的想象,恐怕连宗主都未必及得上。”
“这缕剑气必须藏好,若是让宗内那些老家伙发现,怕是要被抢走。”
“不过北宋皇朝还是得走一趟,只是得多加小心。”
“听说天机楼提过,隐藏在那里的武王大圆满,极可能是数万年前圣武神宗(圣武一脉)的传人。”
“实力恐怕远在宗主之上,绝不能贸然潜入。”
“万一被当成别有用心之徒,可就麻烦了。”
“唯有光明正大地递上拜帖,才最稳妥。”
说罢,他体内灵力一震,腾空而起,化作一道流光掠向远方。
因为在杨甲的认知里,修仙之路本就无情。
亲如师兄弟,也会为一件法宝反目成仇;
有人为炼器不惜屠村灭户;
更有甚者,以活人炼丹,借血魂之力突破瓶颈者屡见不鲜。
这类人皆被称作邪修,而玉琼仙山则是公认的正道大派,门下弟子大多品行端正。
也正因如此,杨甲这般单纯之人,才不至于处处遭算计——可在九州大陆,太过天真终究容易吃亏。
此时的他仍沉浸在喜悦之中,望着水中的倒影左看右看,越瞧越满意,还忍不住得意地转了个圈。
幸好四下无人,不然定要笑出声来。
其实他相貌лишь清秀而已,谈不上惊艳,不过是心情太好,照镜子都觉得自己英气逼人。
林中风息渐宁。
待杨甲走远,一行人的身影悄然浮现。
刘秀根本未曾离开,而是凭借镇国神器龙泉剑遮掩了气息与踪迹。
只是此刻他面色略显苍白,显然动用龙泉剑代价不小。
再看韩信,周身气机已然不同,那股威压远超陆地神仙大圆满,隐隐透出更深的玄机。
但他脸上没有丝毫欣喜之色,反而是望向身旁气息虚弱的刘秀,语气恭敬地说道。
“陛下,臣险些酿成大错,还请降罪。”
话音刚落,韩信便伸手解下背后长枪,正欲跪倒行礼。
脸色泛白的刘秀却一把将他扶住,轻声开口:
“此事怎能怪你?况且你突破境界,于整个南汉而言皆是幸事。”
“就在你晋升的刹那,我分明察觉到国运有所增长。”
“将军何须自责?只是未能踏入武皇之境,的确有些遗憾。”
“近日各皇朝密探纷纷来报,大明、大唐与大周皆有人成就武皇,而除南洲之外,其余四洲各大王朝也都风云骤变。”
“这一路上,你们应当也感受到了——各地接连出现新晋陆地神仙的气息。”
“这恐怕正是国运牵引所致。
而国运变动,或许与各皇朝中隐世不出的武王巅峰强者有关。”
“此刻朕虽尚不明其中关联,”
“但想必真相已不远了。
毕竟九大皇朝同承一缕天道气运。”
“届时,将军自有机会再度突破。”
旁边几人听罢,无不心头震动。
而当韩信突破之时,众人也曾感到自身瓶颈似乎松动了一丝。
此时韩信望着眼前的帝王,心中思绪翻涌。
他从未以为这位陛下只懂耕田种地。
毕竟,这是曾率领他们开创南汉江山的男人。
纵使天下诸朝皆误解其为人,可作为一路并肩打下基业的韩信,始终记得那些血火交织的岁月。
方才他几乎暴露杀意,一股凌厉的寒意瞬间袭来,目标正是自己。
在这场中,能对他构成真正威胁的,唯有眼前这位看似温和无害的君主。
然而随着刘秀亲自搀扶,韩信终究未跪。
但他仍缓缓取下背上的枪囊,轻轻拉开,一杆古朴长枪渐渐显露。
枪身之上,“镇”字赫然在目——那是刘秀亲手所刻。
此刻亮出此枪,便是无声宣告:我心坦荡,别无他图。
毕竟再出色的将领,若不得明主赏识,终难立于世间。
民间早有俗语:“学成文武艺,货与帝王家。”
说的正是这个道理——无论才情如何出众,最终仍需为朝廷效力,方得功名显达。
旁人或许不解其意,但刘秀懂了。
他苍白的面容上浮现出一抹笑意,虽略显阴冷,可在韩信心中却是最安心的回应。
因为他不愿落得个功成身死的结局。
如今他位高权重,自然不想因猜忌而断送性命。
不过以刘秀的性情,也绝不会靠诛杀功臣来立威。
否则今日南汉境内,岂会有如此众多的军侯并立?
……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