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);
第五十九章 商周青铜爵
沈浩跟着李老板往展厅深处走,这会儿的情况,和上午不一样。
上午是卖家多,一个个收藏家摆摊。
现在,这些收藏家卖完自己的古董以后,他们开始四处游走,观察每个摊位,开始寻宝。
“瞧见没?穿蓝褂子那老头,是从省里来的古玩大师,玩了一辈子瓷器,眼光毒得很。”
李老板用胳膊肘碰了碰沈浩,开始给他介绍一个个出名的古玩大佬。
“还有那个戴帽子的年轻人,看着不起眼,他爹是做古董生意的,从小在古玩堆里打滚,别被他的年纪骗了。”
沈浩赶紧点头,把这些人记在心里。
他跟在李老板身后,亦步亦趋地看着,随时准备捡漏古董。
展厅中间的空地上,围着一圈人,比别处都热闹。
沈浩和李老板也凑过去,挤了半天才挨着个边儿。
只见人群中间摆着个小桌子,桌子上放着个巴掌大的铜盒子,看着黑黢黢的,上面刻着些花纹,盖儿还没了,就剩个底座。
“这啥呀?黑乎乎的,看着像个破烟盒。”旁边有人嘀咕道。
摊主是个精神奕奕的瘦老头,叼着烟袋锅,慢悠悠地说道:“这可不是烟盒,是老早以前放印章的,从老宅子的梁上拆下来的,最少有几百年了。”
“几百年?我看顶多几十年。”有人撇嘴,“你看这铜锈,都发绿了,一看就是做旧的。”
老头也不恼,吐了个烟圈:“信不信由你,反正我就卖这个价,两千块,少一分不卖。”
沈浩踮着脚,使劲往里头瞅。
那铜盒子虽然看着破,可上面的花纹不一般,是缠枝莲纹,刻得挺深,线条还流畅,不像是机器打的。
最关键的是底座,边缘有点磨损,露出来的铜色发暗,带着点温润的光泽,那是老铜才有的包浆。
“李老板,您看这东西……”沈浩压低声音,想问李老板的主意。
李老板没说话,只是微微点了点头,眼睛还盯着那铜盒子,手指头在裤兜里轻轻敲着,像是在盘算什么。
人群里有个戴金丝眼镜的中年人,拿起铜盒子翻来覆去看了半天,又用指甲刮了刮上面的锈:“老人家,你这盒子是仿的吧?清代的缠枝莲纹不是这个路数,你这线条太硬了。”
“你懂个屁!”老头急了,“这是明代的,跟清代的能一样?当年我太爷爷从宫里出来的匠人手里买的,传了三代了!”
“吹吧你就。”中年人放下盒子,撇撇嘴走了。
旁边又有人拿起盒子看,说三道四的,大多觉得是仿品,最多给五百块,老头死活不卖,俩人吵了几句,那人也走了。
“这盒子……有点意思。”
李老板终于开口了,声音压得很低,“你看那缠枝莲的拐角,是圆的,明代早期的活儿都这样,到了清代才改成方的,还有这铜质,看着发黑,是老红铜,现在的仿品都用黄铜,颜色不一样。”
沈浩心里一激灵,赶紧再看。
可不是嘛,那拐角处确实是圆的,铜色也偏暗,跟李老板说的对上了。
他刚才光顾着看花纹,没注意这些细节。
“那……是真品?”沈浩有点激动。
“十有八九是。”李老板点点头,“就是缺了个盖儿,不然能值更多,不过,两千块买个明代的铜印盒,也值了。”
正说着,又有个人问价,跟老头磨了半天,最多给八百,老头还是不卖。
那人骂骂咧咧地走了,人群也散了不少。
“该咱上了。”李老板给沈浩使了个眼色。
沈浩心领神会,挤到桌子前,拿起铜盒子,故意装作不懂行的样子,翻来覆去地瞅:“大爷,你这破盒子,连个盖儿都没有,两千块也太贵了吧?我看顶多值三百,买回去给孩子当玩具。”
“你这小伙子咋说话呢?”老头瞪了他一眼,“这是老物件,能给孩子当玩具?最少一千五,少一分免谈。”
“五百。”沈浩把盒子放下,作势要走,“多一分我都不买,你这玩意儿摆着还占地方。”
“哎,回来!”老头赶紧叫住他,“一千,不能再少了,再少我就赔本了!”
沈浩心里乐了,知道这老头松口了。
他假装犹豫了半天,才挠挠头:“行吧,一千就一千,谁让我看着顺眼呢。”
说着就掏出钱,数了一千递过去。
老头接过钱,把铜盒子往沈浩手里一塞,嘟囔着:“真是遇着冤大头了,这盒子搁我手里三十年,今儿算**卖了。”
沈浩没搭理他,赶紧把铜盒子用布包好,揣进怀里,跟着李老板挤出人群。
俩人找了个没人的角落,沈浩才把盒子掏出来。
李老板拿起仔细看了看,笑得眼睛都眯起来了:“不错不错,是明代早期的,最少值三万五,你这小子,捡着大漏了!”
“还是您眼光准。”沈浩心里美得不行,这才花了一千块,转手就翻三十五倍,比卖自己的东西还赚。
“往后多学着点。”李老板拍了拍他的肩,“看东西不能光看表面,得瞧细节,仿品能仿个大概,可这些小地方仿不来。”
沈浩赶紧点头,把这话牢牢记在心里。
随后,俩人又在展厅里转了转。
此刻,展厅里,人群三三两两的聚集在一起,围着一个个摊位。
有个穿中山装的老头拿着个瓷瓶,跟摊主掰扯了半天,脸都红了,最后还是没谈拢。
另一边,俩收藏家为了个铜墨盒争起来,一个说我先看上的,一个说我出的价高,差点吵起来。
沈浩和李老板挤在人群里,他心里感叹,这捡漏真是个技术活,不光得有眼力,还得会磨嘴皮子。
就在这个时候,李老板跟他说道:“咱分开转吧,人多眼杂,说不定能碰上不一样的宝贝,你记着,多看少动,拿不准的别伸手,实在看上了就往死里砍价,摊主说的话半句都别信。”
“好的,知道了,李老板。”
沈浩点头应着。
随后,两人分开,各自寻宝。
沈浩往展厅东边走,那边人少点,摊位上摆的多是些铜器铁器。
他正盯着一个锈迹斑斑的铁剑,突然,眼角余光瞥见个熟悉的身影。
不是别人,正是刚才买走他的楠木菩萨像的那个女人。
她站在个卖玉器的摊位前,手里拿着个玉佩,正跟摊主低声说着啥。
听见脚步声,她抬头往沈浩这边看,瞧见是他,愣了一下,随即礼貌性地朝他点了点头,嘴角还带着点浅浅的笑。
沈浩也赶紧点头回礼,心里有点惊讶。
“这女人也没走啊,敢情也是来捡漏的?”
他没好意思上前搭话,毕竟不熟,万一人家不爱搭理,反倒尴尬。
俩人就这么各看各的,隔着几步远,谁也没说话。
沈浩把注意力转回到摊位上,心里却忍不住琢磨。
“这女人眼光挺毒,刚才那楠木菩萨像,一般人根本瞧不上,她二话不说就买了,指定是个行家。”
正想着,他在一个角落摊位前停住了脚。
第五十九章 商周青铜爵
沈浩跟着李老板往展厅深处走,这会儿的情况,和上午不一样。
上午是卖家多,一个个收藏家摆摊。
现在,这些收藏家卖完自己的古董以后,他们开始四处游走,观察每个摊位,开始寻宝。
“瞧见没?穿蓝褂子那老头,是从省里来的古玩大师,玩了一辈子瓷器,眼光毒得很。”
李老板用胳膊肘碰了碰沈浩,开始给他介绍一个个出名的古玩大佬。
“还有那个戴帽子的年轻人,看着不起眼,他爹是做古董生意的,从小在古玩堆里打滚,别被他的年纪骗了。”
沈浩赶紧点头,把这些人记在心里。
他跟在李老板身后,亦步亦趋地看着,随时准备捡漏古董。
展厅中间的空地上,围着一圈人,比别处都热闹。
沈浩和李老板也凑过去,挤了半天才挨着个边儿。
只见人群中间摆着个小桌子,桌子上放着个巴掌大的铜盒子,看着黑黢黢的,上面刻着些花纹,盖儿还没了,就剩个底座。
“这啥呀?黑乎乎的,看着像个破烟盒。”旁边有人嘀咕道。
摊主是个精神奕奕的瘦老头,叼着烟袋锅,慢悠悠地说道:“这可不是烟盒,是老早以前放印章的,从老宅子的梁上拆下来的,最少有几百年了。”
“几百年?我看顶多几十年。”有人撇嘴,“你看这铜锈,都发绿了,一看就是做旧的。”
老头也不恼,吐了个烟圈:“信不信由你,反正我就卖这个价,两千块,少一分不卖。”
沈浩踮着脚,使劲往里头瞅。
那铜盒子虽然看着破,可上面的花纹不一般,是缠枝莲纹,刻得挺深,线条还流畅,不像是机器打的。
最关键的是底座,边缘有点磨损,露出来的铜色发暗,带着点温润的光泽,那是老铜才有的包浆。
“李老板,您看这东西……”沈浩压低声音,想问李老板的主意。
李老板没说话,只是微微点了点头,眼睛还盯着那铜盒子,手指头在裤兜里轻轻敲着,像是在盘算什么。
人群里有个戴金丝眼镜的中年人,拿起铜盒子翻来覆去看了半天,又用指甲刮了刮上面的锈:“老人家,你这盒子是仿的吧?清代的缠枝莲纹不是这个路数,你这线条太硬了。”
“你懂个屁!”老头急了,“这是明代的,跟清代的能一样?当年我太爷爷从宫里出来的匠人手里买的,传了三代了!”
“吹吧你就。”中年人放下盒子,撇撇嘴走了。
旁边又有人拿起盒子看,说三道四的,大多觉得是仿品,最多给五百块,老头死活不卖,俩人吵了几句,那人也走了。
“这盒子……有点意思。”
李老板终于开口了,声音压得很低,“你看那缠枝莲的拐角,是圆的,明代早期的活儿都这样,到了清代才改成方的,还有这铜质,看着发黑,是老红铜,现在的仿品都用黄铜,颜色不一样。”
沈浩心里一激灵,赶紧再看。
可不是嘛,那拐角处确实是圆的,铜色也偏暗,跟李老板说的对上了。
他刚才光顾着看花纹,没注意这些细节。
“那……是真品?”沈浩有点激动。
“十有八九是。”李老板点点头,“就是缺了个盖儿,不然能值更多,不过,两千块买个明代的铜印盒,也值了。”
正说着,又有个人问价,跟老头磨了半天,最多给八百,老头还是不卖。
那人骂骂咧咧地走了,人群也散了不少。
“该咱上了。”李老板给沈浩使了个眼色。
沈浩心领神会,挤到桌子前,拿起铜盒子,故意装作不懂行的样子,翻来覆去地瞅:“大爷,你这破盒子,连个盖儿都没有,两千块也太贵了吧?我看顶多值三百,买回去给孩子当玩具。”
“你这小伙子咋说话呢?”老头瞪了他一眼,“这是老物件,能给孩子当玩具?最少一千五,少一分免谈。”
“五百。”沈浩把盒子放下,作势要走,“多一分我都不买,你这玩意儿摆着还占地方。”
“哎,回来!”老头赶紧叫住他,“一千,不能再少了,再少我就赔本了!”
沈浩心里乐了,知道这老头松口了。
他假装犹豫了半天,才挠挠头:“行吧,一千就一千,谁让我看着顺眼呢。”
说着就掏出钱,数了一千递过去。
老头接过钱,把铜盒子往沈浩手里一塞,嘟囔着:“真是遇着冤大头了,这盒子搁我手里三十年,今儿算**卖了。”
沈浩没搭理他,赶紧把铜盒子用布包好,揣进怀里,跟着李老板挤出人群。
俩人找了个没人的角落,沈浩才把盒子掏出来。
李老板拿起仔细看了看,笑得眼睛都眯起来了:“不错不错,是明代早期的,最少值三万五,你这小子,捡着大漏了!”
“还是您眼光准。”沈浩心里美得不行,这才花了一千块,转手就翻三十五倍,比卖自己的东西还赚。
“往后多学着点。”李老板拍了拍他的肩,“看东西不能光看表面,得瞧细节,仿品能仿个大概,可这些小地方仿不来。”
沈浩赶紧点头,把这话牢牢记在心里。
随后,俩人又在展厅里转了转。
此刻,展厅里,人群三三两两的聚集在一起,围着一个个摊位。
有个穿中山装的老头拿着个瓷瓶,跟摊主掰扯了半天,脸都红了,最后还是没谈拢。
另一边,俩收藏家为了个铜墨盒争起来,一个说我先看上的,一个说我出的价高,差点吵起来。
沈浩和李老板挤在人群里,他心里感叹,这捡漏真是个技术活,不光得有眼力,还得会磨嘴皮子。
就在这个时候,李老板跟他说道:“咱分开转吧,人多眼杂,说不定能碰上不一样的宝贝,你记着,多看少动,拿不准的别伸手,实在看上了就往死里砍价,摊主说的话半句都别信。”
“好的,知道了,李老板。”
沈浩点头应着。
随后,两人分开,各自寻宝。
沈浩往展厅东边走,那边人少点,摊位上摆的多是些铜器铁器。
他正盯着一个锈迹斑斑的铁剑,突然,眼角余光瞥见个熟悉的身影。
不是别人,正是刚才买走他的楠木菩萨像的那个女人。
她站在个卖玉器的摊位前,手里拿着个玉佩,正跟摊主低声说着啥。
听见脚步声,她抬头往沈浩这边看,瞧见是他,愣了一下,随即礼貌性地朝他点了点头,嘴角还带着点浅浅的笑。
沈浩也赶紧点头回礼,心里有点惊讶。
“这女人也没走啊,敢情也是来捡漏的?”
他没好意思上前搭话,毕竟不熟,万一人家不爱搭理,反倒尴尬。
俩人就这么各看各的,隔着几步远,谁也没说话。
沈浩把注意力转回到摊位上,心里却忍不住琢磨。
“这女人眼光挺毒,刚才那楠木菩萨像,一般人根本瞧不上,她二话不说就买了,指定是个行家。”
正想着,他在一个角落摊位前停住了脚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