没想到这个办法真管用。技校的退休老师傅们听说要培训下岗工人,都很热心,只要很少的报酬就愿意来上课。

  培训开展起来后,工人们进步很快。渐渐地,废品率降下来了,产品质量也稳定了。

  这天向暖在新材料厂检查产品质量,遇见一个女工正在偷偷抹眼泪。她认得这是刘大姐,丈夫前年下岗,家里还有生病的婆婆。

  “刘大姐,怎么了?”向暖关切地问。

  刘大姐慌忙擦擦眼睛:“没事,向厂长...我就是,就是太高兴了。”她拿出刚领的工资,“这个月我拿了二百八十块,比我家那口子以前在厂里还多...”

  看着刘大姐激动的样子,向暖心里酸酸的,又暖暖的。

  晚上回家,她把这事说给宋聿听。宋聿沉默了一会儿,说:“今天街道办刘主任来找我,说想再推荐几个困难户来上班。”

  “来啊,只要肯干,咱们都要。”向暖毫不犹豫地说。

  宋聿看着她,突然笑了:“记得咱们刚结婚那会儿,最大的愿望就是能住上带院子的房子。现在不光愿望实现了,还能帮到这么多人。”

  向暖也笑了:“是啊,谁能想到呢。”

  就在这时,安安举着作业本跑过来:“爸爸妈妈,老师让写《我的理想》,我写的是长大要像你们一样办厂,帮助更多的人!”

  夫妻俩相视一笑,把女儿搂在怀里。

  夜深了,向暖还在灯下算账。宋聿端了杯热牛奶进来:“别太累了。”

  “马上就完。”向暖头也不抬,“我在想,等这批外贸订单做完,是不是该开发些新产品了。李强说他们的技术还能用在别的领域。”

  “一步一步来。”宋聿把牛奶放在桌上,“你先把这个喝完。”

  向暖端起牛奶,突然想起什么:“对了,今天接到通知,咱们的外贸产品被评为省优了,下个月要去省里领奖。”

  “这是好事啊!”宋聿眼睛一亮,“到时候我陪你去。”

  “不用,你厂里这么忙...”

  “再忙也要去。”宋聿打断她,“这么光荣的事,我得亲眼看看。”

  新材料厂投产后的第一个秋天,向暖的外贸服装厂接到了一个大单子。

  深圳那边要求加订五千件风衣,而且要在一个月内交货。

  这本来是件好事,但向暖却犯了愁。

  厂里现有的缝纫机都是老式的,做这种要求精细的活计效率太低,工人们就是加班加点也赶不出来。

  晚饭时,向暖没什么胃口,扒拉着碗里的米饭出神。宋聿看在眼里,给她夹了一筷子菜:“是不是厂里遇到难处了?”向暖把接单的事说了,叹了口气:“要是能换一批新设备就好了,可眼下哪来这么多钱。”

  宋聿没说话,只是默默记在了心里。第二天一早,他就骑着摩托车出去了,直到傍晚才回来,手里拿着个文件袋。“你看看这个,”他把文件袋递给向暖,“我打听过了,现在银行有针对乡镇企业的贴息贷款,就是手续麻烦点。”

  向暖接过文件,眼睛一亮,但随即又黯淡下来:“申请这个要抵押物,咱们的厂房是租的,不够资格啊。”

  “用我的服务社和新材料厂做抵押。”宋聿语气坚定,“我已经算过了,应该够。”

  向暖愣住了:“这太冒险了!万一......”

  “没有万一。”宋聿握住她的手,“我相信你能行。再说了,设备更新是早晚的事,早一天更新,早一天见效。”

  贷款的事就这么定了下来。接下来的日子,向暖忙着跑手续,宋聿则帮她打听设备型号。那段时间,两人常常深夜才能碰面,说的都是贷款和设备的进展。

  这天,向暖终于拿到了贷款批文,高兴地跑到服务社找宋聿。一进门,却看见他正在和一个穿着西装的人说话。那人手里拿着一份合同,似乎在劝宋聿签字。

  “这是......”向暖疑惑地问。

  宋聿把她拉到一边,低声说:“这是个南方来的老板,想高价收购服务社。”

  向暖心里一紧:“你答应了?”

  “还没。”宋聿笑了笑,“这不是等你来商量嘛。”

  晚上回家,夫妻俩认真算了笔账。如果卖掉服务社,不仅还贷压力小了,还能多出一笔流动资金。但服务社是宋聿一手创办的,就像他们的第一个孩子,感情很深。

  “要不还是卖了吧。”宋聿先开了口,“现在超市越开越多,服务社的生意也确实不如从前了。卖了它,我正好专心打理新材料厂。”

  向暖看着他故作轻松的样子,知道他是为了让她安心。她握住丈夫的手:“等服装厂渡过这个难关,咱们再把服务社开回来。”

  设备很快买回来了,是当时最先进的电动缝纫机。工人们围着新机器,个个兴奋不已。向暖组织大家培训,请了厂里技术最好的老师傅来指导。

  然而新机器的操作比想象中复杂,头几天废品率反而比原来还高。有个老师傅私下里嘀咕:“花这么多钱买这些洋玩意儿,还不如用老机器踏实。”

  这话传到向暖耳朵里,她没说什么,只是更加刻苦地学习新机器的使用方法。常常深夜了,车间的灯还亮着,向暖一个人在里面练习。宋聿来接过她几次,后来索性陪着她一起学。

  “你看,这个压脚要这样调......”宋聿到底是当过兵的,学起机械来比向暖快些。夫妻俩一个教一个学,车间的灯光把他们的影子投在墙上,温馨又坚定。

  慢慢地,工人们掌握了新机器的使用方法,效率果然提上来了。原来一天最多做三十件衣服,现在能做到五十件。更重要的是,新机器做出来的衣服针脚均匀平整,质量上了个台阶。

  一个月后,五千件风衣如期交货。深圳那边验货后十分满意,主动提出要建立长期合作关系。货款到账那天,向暖给全厂工人发了奖金,车间里一片欢腾。

  晚上,向暖特意做了几个好菜,把宋建国和李强都请来吃饭。饭桌上,李强兴奋地说:“咱们的新材料在省里获奖了!下个月要参加全国展销会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