红楼之开局迎娶林黛玉 第129章 神秘舆图?

小说:红楼之开局迎娶林黛玉 作者:泡泡泡 更新时间:2025-08-29 03:26:24 源网站:2k小说网
  ();

  甄钰脑海中闪过一道光。

  他不愿让贾敏牵扯进来。

  知道越多,越是凶险。

  他站起来,坦然自若将《诫子书》收起:“无妨。我认识一位古董大家,能妙手修复千年古画。待我将它送去修复一番,自然恢复如初,保管看不出来。”

  贾敏并未发现异常,这才放下心来。

  陪贾敏、黛玉用完午饭,甄钰便带着荣国公墨宝,离开家门。

  王夫人肯定去荣喜堂搬救兵,下午必来闹事,但甄钰有的是正经事干,没空搭理这些后宅妇人。

  他当然没去别处,倒是寻了可靠僻静处,打开那副贾代善的墨宝。

  “穷庐,乃老荣公贾源年老终养之所。他竟将此物藏在《诫子书》中,显然极其重要。”

  “但既然重要,为何还要藏起来?直接交给儿孙们不好吗?”

  甄钰拔出**,小心翼翼轻轻撬开墨宝边角,找到宣纸与夹层之间的缝隙,**缝隙,慢慢分离,尽量保持均匀。

  “大功告成。”

  甄钰额头沁出一层细细汗水,总算成功分离出来。

  《诫子书》中,果然夹带了一层夹层。

  一张发黄的绢布。

  绢布上面乃是一行草书。

  看字迹,也是荣公贾源的手书。

  “吾家自国朝定鼎以来,功名奕世,富贵传流,虽历百年,奈运终数尽,不可挽回者。故遗之子孙虽多,竟无可以继业。特留此物,以遗子孙,不测之时,退步抽身,以保血脉赓续、祖宗香火,以待来时。唯我子孙,滴血方显。”

  除此之外,并无他物。

  甄钰心中疑窦大起。

  “这是···”

  贾源因功受封荣国公,和其兄宁国公贾演共同开创了贾府的百年基业,年轻从龙,定鼎国朝,可谓功高盖世。

  从原著中,便可知荣宁二公对子孙并不放心,两次现身。

  甄钰想了想——需要宁荣子孙之血,绢布内容,方可显形?

  去哪里搞宁荣之血?

  捉贾宝玉?

  他哑然失笑:“我自己身上,不就流淌宁荣之血?”

  甄宝玉母亲贾纹,虽然是旁支,但也是正经宁荣子孙。

  融合甄宝玉后,甄钰之血应也算宁荣血脉。

  他以拇指轻轻抹过**,将一滴血滴在绢布上。

  说来也怪,如一石入湖激浪,随着血迹印染,绢布的背面竟浮现出全新内容。

  原来,其背才是正面。

  陆地大海,山川河流,隐然其上。

  确切说,仿佛是一份地图的左上部残片。

  从尺寸估计,约原本的八分之一。

  这地图仿佛用兵作战的舆图,描绘事无巨细,勾勒出一部分山川河流。

  “这是?什么东西?”

  甄钰心生疑窦。

  荣公一生用兵,戎马倥偬,藏有兵法舆图再平常不过。

  只是他在序言提到,此乃贾府子孙不测之时,退步抽身,保留香火血脉之用。

  说白了,此乃荣国公为以防万一,留给贾府子孙的最后一张底牌!

  这张舆图背后藏的东西,价值珍贵,可想而知。

  可见,老国公深谋远虑,哪怕贵为国公、蟒袍加身、富贵已极,却已然预料到贾府将来大厦将倾、抄家灭族之际,并给子孙后代留下一份弥足珍贵的遗产。

  配合诸葛亮《诫子书》,谆谆善诱,可见用心良苦。

  但为何是一张舆图?这舆图又能藏什么?

  甄钰睁大眼睛,仔细看去。

  可隐隐在左上角题注,找到三个字。

  “潢海铁网山。”

  “这里?”

  甄钰更奇怪了。

  潢海铁网山,在原著提到三次:薛蟠向贾珍推荐出自潢海铁网山的樯木用作秦可卿棺木,冯紫英提及铁网山打围受伤暗示权贵斗争,最后皇帝携元春春狝于此,贾赦等人获允会面,引发府内重大变故。

  老荣公为何绘制潢海铁网山舆图?隐藏何等机密?又为何要如此机密收藏?为何又没传给子孙?其他七份舆图残片又在何处?

  “这份舆图一定与老荣公遗嘱配套,至少要指出其他残片藏匿的位置。可惜,贾赦贾政都不会告诉我。”

  “荣公有此残片,那宁公贾源应也有一份。只是不知藏在何处?”

  “有时间该去宁国府一趟。”

  甄钰顾不上多想,妥善收好舆图残片,又把《诫子书》笔墨手书送到书画斋找高人修复如初、完全看不出端倪。

  一通忙活完,都晚上了。

  他派人把墨宝送回穷庐,自己向宫中走去。

  甄钰到了宫门,递牌子请见。

  一盏茶功夫。

  一人从黑暗中走出。

  太监服,死人脸。

  老云。

  老云对甄钰摆摆手:“跟咱家来。”

  他在前面带路,甄钰紧随其后。

  老云笑道:“你在扬州,做得好大事!还瞒着陛下?”

  甄钰一震。老云是不是在监视自己?

  前几日自己与吕观音在青楼楚馆,钦差对钦犯,少年对圣母,正太对师太,又是手术又是解毒,刀光剑影,没羞没臊,贴身肉搏,昏天黑地,崇平和老云不会知道吧?

  那样自己人头搬家,指日可待。

  甄钰笑道:“什么好大事?”

  老云笑眯眯道:“你干活的时候,我自然一直盯着你。这是家规。”

  甄钰默然。

  血滴子家规,出差有人会暗中盯梢,将自己一举一动随时汇报给崇平。

  但好在甄钰昨夜追击吕观音,连锦衣卫都散开搜索,身边没有人。加上南郭等血滴子围攻,甄钰又巧妙金蝉脱壳,带着吕观音逃到不知名青楼。

  甄钰判断,被盯梢的可能性很小。

  崇平和老云应该还不知情。

  老云主动开口:“前天晚上,你在二分明月楼,被白莲圣母吕观音刺杀?事涉白莲教,怎么不跟我说?”

  甄钰心中一动:“我已八百里加急上密折飞报此事。但我又唯恐说不清,亲自跑回来,竟比八百里加急还早到京。”

  八百里加急,也是人骑着快马送信。

  甄钰三天三夜,不眠不休,骑马赶回,竟比加急还快。

  老云点点头,狭长眼中闪过冷酷厉芒:“白莲妖女,胆大包天,连钦差都敢刺杀。真是活腻了!”

  他骨瘦嶙峋的拳头,捏的炒豆子般咯嘣脆响。

  甄钰主动汇报:“追踪过程中,我杀了忠顺王麾下南郭先生。”

  南郭死于枪伤,特征明显,很容易联想到甄钰。

  被动不如主动,甄钰索性大方承认。

  “同为血滴子,为什么自相残杀?”

  老云盯着甄钰,倒没有生气。

  “因为他要杀我。”

  甄钰一脸坦然:“他一路都在暗中监视我。趁着我追踪吕观音,便要渔翁得利,围攻杀我,嫁祸白莲圣母,来个借刀杀人。”

  这话九分真,一分假。

  甄钰身边既然有崇平眼线,搞不好就是老云本人,自然能发现南郭先生暗中盯梢、跟踪。

  此事好就好在南郭已死,死无对证。

  别问甄钰怎么知道的。

  薛延陀以密法找到甄钰,求拜师学艺,也通报了南郭死讯。

  甄钰松了口气。

  南郭死无对证,自己想怎么说都行。

  老云冷冷道:“家规第二条,血滴子不得自相残杀。若有发现,当上报陛下,你此下江南,目无家规,竟敢擅杀都尉···何况你还得罪了前朝的文官儿,满朝文武,都在弹劾你越权行事、飞扬跋扈、滥杀无辜呢。”

  对老云的诘难,甄钰干脆保持沉默。

  有话直接对崇平说。

  东暖阁中,崇平正在日常批奏折。

  案牍上,高高堆满了奏折。

  “唉···”

  崇平放下西洋眼镜,疲惫地揉揉眉心。

  这个甄钰,真不让人省心。

  今日奏折一百多封,十有八九弹劾他的。

  罪名五花八门,理由千奇百怪,但众口一词——甄钰必须一死,以谢天下。

  哪怕贵为九五至尊的崇平,也倍感压力,苦笑起来。

  “果然,还是个孩子。”

  “不够成熟,不堪大用啊。”

  “这才不到一个月,已经给朕捅了这么大篓子?”

  虽然甄钰给他赚了三千万,但帝王本性都是健忘的。

  钱花的差不多了,也就基本忘干净。

  顺风顺水还好,一旦遭遇反对和阻力,帝王对臣子的耐心和宠爱消耗速度比油老虎还快。

  扬州事发才三天,连南镇抚司锦衣卫密报都还没到崇平龙案前。加上甄钰自己也未上密折,详细奏报扬州之事,连崇平也一脸茫然,不知扬州发生什么事?

  他只能靠猜测以及旁人之言,推断事件原委。

  崇平先拿起一份弹劾折子。